k8凯发官网入口

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《南京照相馆》编剧张珂:还原历史细节 发出中国声音
栏目:k8凯发官网 发布时间:2025-08-15
 今年暑期档,抗日战争题材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横空出世,仅用20天便突破23亿元票房大关,强势刷新了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,成为年度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现实题材佳作。  影片以一家小小照相馆为切入点,展现了南京大屠杀背景下普通中国人的抗争与坚守。  影片编剧之一张珂是陕西科技大学教师、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。编剧代表作有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金刚川》《志愿军》《南京照相馆》。其作品屡获殊荣,囊括全

  今年暑期档,抗日战争题材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横空出世,仅用20天便突破23亿元票房大关,强势刷新了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,成为年度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现实题材佳作。

  影片以一家小小照相馆为切入点,展现了南京大屠杀背景下普通中国人的抗争与坚守。

  影片编剧之一张珂是陕西科技大学教师、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。编剧代表作有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金刚川》《志愿军》《南京照相馆》。其作品屡获殊荣,囊括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金鸡奖、百花奖、华表奖、飞天奖、白玉兰奖、金鹰奖等奖项。

  8月11日晚,记者对张珂进行了专访,他回顾了电影的创作幕后、人物塑造、历史考据,以及在陕西生活16年对其创作理念的浸润。

  记者:首先祝贺《南京照相馆》票房再创新高!作为核心主创之一,对于票房成绩你有什么感想?

  张珂: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。首先,在创作时我们就有很强的信心。无论是创作方法论,还是表达方式,我们都相信我们的选择能和最广大的观众产生心灵共振。其次,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节点,我们期待通过这部作品向世界传递中国视角和中国声音。

  电影上映后,观众的热情反馈、媒体和影迷的真诚评价,我们每天都在关注,深受感动。对于创作者而言,最大的幸运并非票房数字的高低,而在于我们的表达与观众的期盼能够形成一种珍贵的“双向奔赴”。看到这种共鸣,我们深感一切付出都值得。

  我们衷心希望,观众在影院沉浸的137分钟,离场后萦绕心头的1小时,乃至未来的生活中,都能因这部电影有所触动,更加铭记历史,更加珍视当下的和平生活。

  张珂:剧本创作阶段,我们这个小团队——导演申奥、编剧许渌洋和我,三个人都是典型的“I人”(注:源自MBTI人格理论,指性格偏内向、更专注内心世界)。我和申奥导演是首次合作,许渌洋老师与他有过合作经验。我们年龄相仿,工作氛围非常纯粹高效——不开冗长的会议,不搞应酬聚餐,工作结束便各自投入研究。

  前期我们投入了巨大精力进行史料储备。凡是涉及南京大屠杀的中、英、日文重要书籍、数以万计的历史图片、珍贵的纪录片,都被我们系统性地纳入共享资料库。团队成员分工协作,每人负责特定领域,一旦发现极具价值的素材便实时分享到微信群,宛如一个专注的学术小组。所有资料最终都整合存入硬盘,确保每位主演进组时都能获得这份厚重的“历史档案”。

  为了精准重现88年前日军铁蹄下南京城的惨烈景象与民众的生存状态,剧组以近乎苛刻的匠心,1:1复刻了诸多历史细节: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城墙上刷白漆标注时间、士兵持刀提着人头的骇人场景等。

  我们还研究了当时南京的老地图、市民生活资料、繁华街道、热门饭馆、流行歌曲和电影等,把普通人的生活史融入故事中,让影片更有真实感。

  记者:电影中以“八纮一宇塔”推动情节,也让日本军国主义肉体上和精神上双重的侵略具象化,这一细节是怎样创作的?

  张珂:这个历史细节我很早就知晓。我父亲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,后来成为历史教授,我自幼便对历史军事知识有浓厚兴趣。在剧本中确立了宋班长和池田这两个关键人物后,“八纮一宇塔”的史料便自然而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,并迅速转化为核心情节:池田潜入南京身负一项秘密使命——窃取一块城墙砖运回日本,用于修建象征“征服世界”的八纮一宇塔。而宋班长击杀池田的武器,恰恰就是这块沉重的城墙砖。

  这一设计既服务于情节的戏剧张力,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:侵略者妄图窃取我们的一砖一木,最终却被我们用这承载着民族印记的砖石予以致命反击。现实中,那座沾满罪证的八纮一宇塔至今仍矗立在日本宫崎县,塔身镶嵌着大量来自中国各地的掠夺石材。

  记者:你们在医院枪杀中国人的情节里埋了“细菌战”暗线,是基于历史事实吗?

  张珂:是的。除臭名昭著的“东北731部队”外,南京还有一支“荣字1644部队”专门从事细菌战研究。日军有军官用“打疫苗”作为借口把中国伤员带去医院,可能就是为了做人体实验。前段时间还有日本人士向中国捐赠了与该部队有关的资料,证实其确系真实发生。

  张珂:当我们决定拍南京大屠杀题材时,接触了大量史料。最让我们心绪难平的是日军拍下的暴行照片,很多盖着“不许可”的印章,日本军方试图掩盖罪行。我们也认真参考了经典影片《屠城血证》,并溯源其版权作为创作素材,它讲述了中国人如何将揭露日军暴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。

  照片是最直接、最真实的历史载体,同时也承载了和平生活的记忆。对于中国人,它是记忆的匣子;对于侵略者,它是罪行的铁证。日军既想用照片炫耀武力,又想粉饰暴行,没想到最后照片成了定罪的“回旋镖”。照相馆作为故事的枢纽,其象征意义正在于此——它是记录与揭露的双重战场。

  张珂:伊藤不是单一个体,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化身。他象征系统性的军事与文化侵略。表面上他与阿昌做朋友,实际上对中国人的生死漠不关心,还崇拜“百人斩”的军官,虚伪而残暴。

  他的家族就是一部侵略史:祖父参与甲午战争,遗憾未能打进北京;伊藤则完成了“遗愿”——打进南京。我们用他影射某些日本法西斯主义者自甲午战争以来的侵华野心。最终,金老板用药水泼掉了他的伪装,使他露出魔鬼本质。

  最终真正战胜伊藤所代表的邪恶力量的,是千千万万不屈的普通中国人民。正是他们用生命守护并传递出的照片,成为战后审判战犯、将其绳之以法的关键证据。这种人民的力量与历史的审判,是贯穿全片的深刻象征。

  记者:作为文艺工作者,您在陕西长期生活和创作的体验如何?对年轻创作者,您有何寄语?

  张珂:我自2009年扎根西安,在陕西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已16年,这里是我人生中停留最久的城市。选择西安,一方面缘于家父曾在陕西师大求学的渊源,使我对这座城市怀有天然的亲近感;另一方面,则是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——新中国电影的重要摇篮西安电影制片厂便坐落于此。

  在西安,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化界友人,大家互相扶持,共同成长。延安作为革命圣地,同时也是新中国文艺的源头。延安精神,特别是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所阐述的“文艺为人民”的根本宗旨,深刻塑造了我的创作观——艺术源于人民,最终也要回馈人民。

  长期浸润于陕西这片土地,k8凯发官网塑造了我朴实接地气的创作风格。这种精神特质对于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,是至关重要的内在支撑。陕西文学巨匠路遥、陈忠实、贾平凹等前辈扎根大地、反映时代的创作精神,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着我。

  陕西无愧为文化大省,创作土壤无比丰沃。但若想在这片沃土上绽放出独特而绚烂的艺术之花,年轻的创作者们必须将根须扎得更深、更牢,方能真正地——向阳而生,枝繁叶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