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8凯发官网入口

重庆巫山:“片区党校”打通农村党员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
栏目:k8凯发集团 发布时间:2025-08-04
 在重庆巫山的层峦叠嶂间,一场覆盖广泛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正悄然改变着山乡面貌。针对农村党员教育存在的覆盖难、管理难、实效弱等问题,巫山县委组织部创新思路,依据地理区位、交通条件、人口分布等要素,将全县划分为统筹优质资源,让农村党员在家门口接受集中轮训,破解“农村党员一辈子没进过党校”的现实难题,切实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服务基层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 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,山高坡

  在重庆巫山的层峦叠嶂间,一场覆盖广泛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正悄然改变着山乡面貌。针对农村党员教育存在的覆盖难、管理难、实效弱等问题,巫山县委组织部创新思路,依据地理区位、交通条件、人口分布等要素,将全县划分为统筹优质资源,让农村党员在家门口接受集中轮训,破解“农村党员一辈子没进过党校”的现实难题,切实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服务基层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

  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,山高坡陡,村落分散,农村党员分布呈现“点多线长”的特点。过去,由于交通不便、时间冲突等因素,县城集中培训往往参训率偏低,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。邓家土家族乡伍绪村党支部副书记罗仕元感慨道:“最远的乡镇开车到县城,得花费3个多小时,来回一趟,仅交通和食宿费用就得一百多元。”

  为化解这一突出矛盾,落实好全国新一轮党员教育培训规划“应训尽训”的目标,巫山县委组织部深入调研,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,根据“地域相近、规模适度、便于组织”的原则,整合乡镇会议室、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,建成3个有组织、有场地、有经费、有师资、有计划、有制度的“六有”片区党校。

  “县委组织部年初即下达培训计划与任务,统一调配优质师资和课程,专项党费予以保障,创新推行‘集中调训+送教下乡’模式,每期开展2天封闭轮训。”县党员教育中心主任何亚军介绍,此举既保证培训系统性,又减轻党员奔波负担。

  “现在好了,家门口就能进党校,省时省力还省钱!”笃坪乡天蒜村综合治理专干杨金臣算账对比,“以往赴县培训单程2小时,需提前一天动身,花费数百元。如今片区培训免费食宿,学习生产两不误。”

  据悉,片区党校自2023年成立以来,已累计举办轮训班24期,培训农村党员3000余名,参训率较往年提升40%,党员满意度高达98%。

  “讲师团成员不仅包含县委党校骨干教师、涉农部门专家,还吸纳了经验丰富的乡镇党委书记、优秀村支书、农村致富带头人,以及本地‘土专家’‘田秀才’。”何亚军介绍道。讲师团实行“县级统筹、动态管理、优进劣退”机制,定期备课、教学研讨和技能培训,严把教学质量关。

 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、文化差异大的特点,片区党校依托这支队伍,对标全国、全市教育培训规划要求,创新推出“1+N”课程体系: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必修课,同时紧扣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、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,因地制宜开设果树种植、民宿经营、电商直播、矛盾调解等N门特色实用课程。k8凯发官网

  教学方式灵活多元,专题辅导、案例教学、情景模拟、现场观摩有机结合,形成党员“点单”、组织“配菜”的精准供给模式。教学空间也从教室延伸至田间地头,每个片区精选3-5个产业发展、基层治理、红色教育等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点。

  在官渡片区的一处柑橘园,兼职讲师——官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华正在讲解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。“这样的课太实用了,讲的就是我们地里的事儿!”党员们在实地观摩、动手操作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
  一堂主题为“如何提升群众满意度”的案例课上,大昌镇马家堡社区党支部书记邓超分享矛盾调解“三步工作法”,龙溪镇老鸦村党支部书记刘良书现场演示纠纷化解技巧。“身边人讲身边事”让理论变得鲜活易懂。

  “课程又接地气又实用,让我这71岁的老头子也学得进去!”两坪乡向鸭村老党员徐永明坦言,片区党校的课程让他重燃学习热情。

  片区党校的建立,不仅改变了党员的学习方式,更重塑了基层党建生态。通过跨乡镇联训、跨村社联建等活动,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。

  大昌片区的学员们共商“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”破题之道;官渡片区学员组建“红色助农团”,在培训间隙直播带货,拓宽农产品销路;骡坪片区学员联手打造“红色研学线路”,串联教学点带动红色旅游发展。

  “片区党校像一座‘桥’、一个‘枢纽’,”巫山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翟小满形象地指出,“它把原来分散的党员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,形成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合力。这正是巫山县落实上级党员教育培训规划部署,结合山区特色探索出的‘巫山路径’。”他表示,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片区党校建设,探索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模式,开发VR党课、云端课堂等数字化载体,让优质教育资源精准直达基层“神经末梢”。

  骡坪镇大垭村党支部书记杜汝标学以致用,牵头打造“清凉秘境”民宿集群,带动20余户村民增收;官渡镇杨林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燕借鉴“三变改革”模式,推动村集体流转200亩土地发展黄金梨产业,年产值突破80万元……这些鲜活的案例,正是片区党校“学用转化”的生动注脚。

  为确保学用结合、轮训见效,巫山县构建“训前需求调研—训中跟踪问效—训后评估反馈”全链条机制。“联合乡镇党委组成督导组,深入学员所在村回访,将学习成效与评优评先、项目扶持挂钩,激励党员将知识转化为行动。”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荀斌介绍道。

  “片区党校不仅是学习的平台,更是干事创业的加油站!”邓家乡楠木村党支部书记谭君吾深有感触。他参加培训后,带领村民整治人居环境,发展民宿经济,成功推动楠木村入选全国文明村。

  据统计,巫山县片区党校已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20余名,带动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“消薄”,真正实现了“一人受训、全家受益、一村振兴”。从大巴山深处到长江岸边,从青壮党员到银发先锋,巫山县片区党校正重新定义农村党员教育。理论学习不再枯燥,实践锻炼触手可及,乡村振兴的蓝图在党员脚下徐徐铺展。

  正如建平乡云台村党支部书记陈振林所说:“在片区党校的学习,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党员的称号不仅是荣誉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。我们要把学到的本领,化作服务群众的真心、推动发展的实招,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!”

  从“星星之火”到“燎原之势”,巫山县用实践证明:只要找准切入点,激发内生动力,农村党员教育同样可以大有可为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,照亮山乡百姓的幸福路、振兴路。